生活随笔 · 2012 年 7 月 11 日 12

过早的抉择——谈中国教育的学历歧视

    最近几天一直为帮表弟选择学校和专业头疼,小姨打了几次电话给我,让我给参谋下,我也不敢说太多,因为毕竟是表弟自己的未来,我只是对他说,喜欢什么就学什么,不要去考虑什么热门不热门,只要个人努力,不愁就业不愁待遇的事情。但是对于一个15岁的孩子来说,现在就让他选择自己的人生实在是太过于残酷了一点。中国的教育制度,真的有些病态了,头重脚轻,让大多数人都无法满意。

    表弟今年15岁,中考没有考好,因为分数不够,计划外招生也无法买进去,所以只能选择一所职高去就读,而现在的职高教学质量和水平,大家都知道的。我跟我小姨是这么说的,就算弄到外地去读书,至少也要让他读一下高中,别在职高就那样混过去了。中国的职高教育,更多像是一个避难所而不是一个教书育人的地方,那些将成熟未成熟的少年来到这里,暂时可以避开直面社会的不适一直到他们成年,到必须直面社会的年纪。然后,和三年前没有多大区别,未曾学到太多东西,就要开始真正的为自己谋生计,为家庭承担责任了。职高学校无法给予他们什么知识,更多只能让他们心智成熟。

    参考其他国家,一个成熟的,现代化的社会,职业教育始终是和普通高等教育同样甚至更加重要的一环,因为职业教育要求青年学生们更早地参与到社会活动中去,所以大部分发达国家在这方面都非常重视,并且在职业教育中更加注重对人本身的塑造,而不是像生产商品一样把学校发展成培训人才的流水线。我个人觉得,中国在这方面最大的问题是自古就有的学历歧视。中国的历史,是伴随这科举制而发展的历程,即使今天的高考,与科举也有甚多相似相同之处。科举制度是古代用来选拔官吏的制度,而封建制度中官贵民贱,所以科举有成的人在社会上是有一定地位的。但是到了今天的民主社会,到了21世纪的今天,再因为学历,因为教育不同而把人分为三六九等就是十分荒唐的事情了。

    西方人认为“条条大路通罗马”,一个人的成功,可以通过很多种途径来实现,同样,任何一个行业,任何一个位置,都可能出现不俗的成就。而我们在这方面,宣传的理念却是“唯有读书高”。我记得高中入学的时候,我们校长在升旗仪式上发表演讲,说道这样一句话,“你们现在要出人头地,有两个途径,第一是造反,第二就是读书”。我不否认高等教育是孕育高能力人才的最好办法,但是这个世界,并不是由高等人才组成的,撑起整个世界,撑起整个社会的,是不同行业,不同职业,不同位置,不同能力的那些默默无闻的人们。人人都希望可以通过轻松的劳动来获得丰厚的回报,而这也正是教育所带来的意义,教书育人,本就是叫我们学做人,叫我们谋生,更加简单、轻松的办法来谋生。

    职业教育本该是社会最应该普及,最应该重视的教育,因为在现在的中国,特别是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教育,升学率实在不能说得上高,在我上高中那个时候,我们学校初中升高中的升学率是20%左右,只因为我们是山区,是农村,即使我们考得更高的分数,可是进入高中的名额是有限的,农村孩子仍然无法挤掉城里孩子进入高中学习。就像我表弟的例子,如果他是在教育发达的地区,以他的成绩,或许也可以上一所高中了,但是现在他只能放弃高等教育的梦想,选择职业教育的大门。

    职业教育为什么始终发展不起来,始终无法令人满意,不仅学生不满意,家长不满意,社会也不满意。因为我们始终对职业教育存在偏见,认为职业教育就是低人一等的,就是无法和普高,无法和大学相比的,认为职业教育出来的学生工资就应该比高等教育出来的学生工资要低。这样的价值观一直存在我们心里,让很多人有了莫名其妙的优越感,另一些人却心怀自卑,难以自信。不抛弃这样的价值观,我们的职业教育永远都无法发展起来,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主题,本就该是由普通人组成的,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一直都是社会的主体,但是在这里,他们却以自己的学历为耻,在人们面前不敢提及自己的学历,唯恐被人看不起,更有甚者,不惜花费巨资购买一个高等文凭只为装裱一下自己的自卑和虚荣。

    反观一些发达国家, 如德日,他们都建立了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民众对于职业教育具有普遍的认同感,通过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即战力”高,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给学生更多实践的机会,这样的学生毕业之后往往在某一方面具有很高的能力,特别是实践能力,这些都不是高校毕业生能够相比的。所以,我也期待有一天,我们的职业教育也能够发展到这个地步,让职校不再成为非主流流水线的象征,让职校生真正成为社会中具有竞争力的人才。希望这个国家,这个社会更加正常一点,更加均衡一点,能够让大多数人都能满意。

12
0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