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 2014 年 4 月 8 日 2

从QQ到QQ

曾几何时,大家都还年少,QQ空间也还是个新兴玩意儿,同学们都在打扮着自己的51空间,QQ还在刷钻圈钱的年代,在被蓝钻玩家踢掉之后,我愤怒的卸载掉了QQ游戏客户端,这是05,06年我刚开始使用QQ的情景,那是初中,一切都还显得幼稚,最受欢迎的游戏是传奇,星际,CS和泡泡堂。

上高中之后,正是QQ空间开始火爆的时候,每周周日下午放假去上网都得打开QQ看看有没有留言。放假半天呆在学校的话,由于学校网络阅览室是禁用QQ的,腾讯也是被屏蔽的,为此还专门在网吧里下载好QQ下载程序到学校机房安装。电子阅览室里面的阿姨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各排巡视一下,正是那个时候,我学会了“老板键”是干嘛用的,而且用得滚瓜烂熟,隐藏QQ窗口和任务栏图标的时候脸不红心不跳,目不斜视,用眼角的余光将巡查阿姨的位置看得清清楚楚,专注而自然地看着事先打开好的学习资料,作津津有味状,或许还会随着耳机里的音乐节奏晃动几下重重的头,以示自己非常享受这种学习的状态,其实那特么都是得瑟啊。

然后,终于滚进大学了,偷菜蔚然成风,凌晨3点闹铃起床偷菜的事情也不是没有干过,可是高中每天一篇日记的那种热情却不再了,更难以复制到网上,在互联网上写东西,你首先就得考虑到究竟都有些什么人能看到这些,不像那一簿日记,让你能够在自己的天地里随意涂鸦。似乎,中学牢笼里欲求而不得的互联网也没有那么美好,这时候,我开始了解互联网与隐私;当然,还有因此而大战一场的腾讯与奇虎。直至今日我仍然无法理解自己当时为什么会支持奇虎360,是因为渠道闭塞而无法知道详情?还是360实在是将屌丝的心理琢磨的太透了?那种年头,腾讯就是那只让你充Q币冲钻冲会员,用一个客户端将你绑死的邪恶企鹅,而奇虎却像是拯救万民电脑于水火的安全专家,不收人民群众一针一线,还免费给提水生火做饭,亲人哪。我甚至尝试过用Jabber来获取QQ消息,就是为了避开QQ客户端,那种感觉就像是你现在在Linux上用Pigin的QQ协议通信一样,完全是石器时代的用户体验。

然后有人推荐了人人,突然发现这里还有一块乐土没有被腾讯给污染,实名制的交友方式也是个希奇东西,在里边跟分散各地的高中同学联系也挺容易的,大家就在一条状态下版聊,没事艾特几个人当聊天室用了。说人人是中国最像Facebook的社交网站,是完全没有问题的,那种病毒式的口碑传播和更加具有互动性的体验,确实让我有了逃离腾讯平台的想法。我就像是陈一舟的推销员,向身边的亲朋好友推销着人人网。

在人人网上呆了两年左右吧,期间微博等类Twitter平台并没有将我完全拉过去,类Facebook和类Twitter平台在我看来是共存的,并不存在太大的竞争(好吧我错了,中国企业微创新能力太强了,抄对方功能的速度叹为观止)。玩过饭否,玩过四大门户的微博,也玩过Twitter和Google Buzz(至今的大多数G+好友都是当初的Buzz好友或者Palm友圈的好友。)最后还是没有放下人人,人人早代替了QQ,成为了开机启动的社交软件。

3Q大战前后,开始接触cnBeta这类IT网站,也开始正视BAT的善与恶,在谷歌don’t be evil 信条之下,再看看BAT,商业公司的善与恶都就那么回事了,不过腾讯真小人比奇虎伪君子更加符合我的胃口。在IT网站和技术论坛里和程序员们打了几年交道,然后价值观也被污染了,也开始变得腹黑,也更加喜欢自嘲了。即使对腾讯改观,并且用了discuz、腾讯开放平台等不少腾讯的服务,却依然没有重新启用QQ作为主要通信平台,我宁愿和别人通过Gmail,Gtalk聊天,也不想打开一个一打开就卡住我电脑半分钟的软件。

真正让QQ重回我桌面的,其实是微信、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普及这一波大潮,微信绝对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应用,这是腾讯在移动互联网的入口,也是在移动互联网上的平台,更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这类类Kik应用,功能各不相同,目的总是差不多:将你手机通信录里的每个联系人都抢过来,用他们的服务代替短信,代替QQ。腾讯的一大波竞争对手当中,唯有移动的飞信和飞聊有这个优势,不过移动的反应之慢和官僚作风就不用说了,飞信在占领校园之后再无看点,飞聊太晚而且移动念念不忘短信方面的利润,给了微信太好的机会。在移动之外,腾讯对其他对手的优势实在是太大了,将微信和QQ平台打通,轻而易举地就占领了几亿用户。

终于要工作了,亲友也奔赴各地,手机号码换了三四个的挺多,微信号开了几个、和手机号绑定导致帐号乱七八糟的也不少。于是乎只能转回到腾讯和QQ了,毕竟换QQ号的人还是极少的,主动换号的多是盗号无法找回的。生活就是不断地妥协,谷歌到百度,GAE到SAE、BAE,84家斯克兰顿机房到Hostigation LA圣安娜机房再到阿里云杭州机房,但愿生活不会让我变成我曾经最恨的那类人。

2
0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