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随笔 · 2012 年 4 月 13 日 2

教育误区之孝文化的缺失

    最近有件事情对我的打击很大,一个表弟辍学了,从小感情就很好的那种,他爸爸也就是我唯一的舅舅也从小就待我们几个外甥非常好。表弟在初二那年还俨然是全家的骄傲、成绩上的有声,可是一到初三却越发的叛逆了,一天到晚和几个同学到处跑,难得在家吃顿饭,经常一嘴的烟酒味,整天几个人一身非主流的打扮。幸亏底子好,最后终于考上了高中,让舅舅舅妈松了一口气。没想到进了高中之后仍然和一群初中同学到处闯祸,没一点心思放在了学习上,在家里更是谁说的话都不算数了,对自己父亲没有了一点尊重,反而横眉咧嘴的,一副看见了仇人的样子。我舅舅为这事几乎都气出病来了,一家人整天活在压抑的气氛里,舅舅、舅妈、外婆整天都为这事发愁,每天起早贪黑给他挣学费,还清为他治病欠下的债款,同时还要担心他闯出什么天大的祸来。

    最新的情况是这孩子读了半年高中,退学打工去了,干了几天被老板骂了,一气之下辞职不干,就和那几个没考上高中的同学一起去打工了,高兴的是大家都知道他性本善,重情重义,只是性子太倔,虽然在读书这一条路上没干出什么来,也许还能在别的路上闯出点名堂,坏消息是他那几个朋友的作风都不怎么好。舅舅嘴里说是本想管他的死活了,可是每次我去的时候主要话题都是表弟。本来全家的希望都放在他身上,他却不肯为家庭争一口气。

    外公临终前最大的愿望就是看着我们几兄弟姐妹都能够上大学,可惜他老人家走得早,没能看到一个。外公平生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让舅舅去复读考大学,因为舅舅高考正值90年,学潮运动刚刚平息,外公外婆担心舅舅跟着去,就不敢让他再去复读考大学了,同时那时候家里也确实穷。在那个应届每个班只能考上一两个的年代里,不复读想考上大学谈何容易。舅舅也因此失去了走出农村的最好机会,外公也终生遗憾。于是临终前吩咐,不管复读几次,不管花多少钱,都要让我们几个全部上大学。

孝道

    我生平最敬佩的人不是什么伟人大哲,而是我外公、我大伯、我爸、我舅舅这几个人,他们都依靠着自己的努力,把整个家庭带出了困境,或许他们终生都默默无闻,终生都没有走出农村,可是他们在我孩提时起就给我树立了一个高大的榜样,让我跟从这他们走上了正确的道路。我外公,几乎没有受过教育,紧紧靠着一本新华字典自学成才,一辈子最喜欢读书看报,最喜欢与人谈论时事,可以说是好学了一辈子,我的很多习惯很多立场都是由他培养起来的,在看待社会看待民生问题上,外公和舅舅是我的启蒙老师,他们用他们的生平经历教会我辨清是非黑白。如今外公过世快四年了,每次想到他,仍然无比心酸,无法控制住眼泪,外孙们甚至还没来得及让他享福呢。

    我不知道该队我表弟说些什么,谁没有个叛逆的年龄,当初他对我说做这个决定不会后悔,我只想说,或许随着年龄的增长,你会意识到你到底失去了什么,现在,你毕竟还是个不满16岁的孩子。

    表弟表现出叛逆之后,舅舅和舅妈一直在反思教育孩子的方法出了什么问题,最后都说是从小太过娇惯,让他有些不知天高地厚了。我想,除了娇宠让他觉得成功时间很容易的事情之外,孝道礼仪文化教育的缺失也是一个很大的原因。浏阳是个移民组成的地区,我爸我妈都是客家人,至今还保留着说客家话的习惯,客家人最讲究的就是礼仪。可是随着文化的混合,现在的客家人大多数都不会讲客家话了,也包括我。客家礼仪这些年也不断被忘记和删改,比如说过去的长辈去世办丧事的第二天晚上要拜一百零八拜,还要通宵守着,如今这些太过繁琐的礼仪都被删改掉了。繁文缛节删去自然有其道理,可是很多有用的传统文化的流失却更加让人心痛。很多人有事没事就提中国人没信仰,最烦这些直接提升到国人高度的了,中国人果真没信仰么,那么几千年来维持着中国社会秩序的东西是什么?毫无疑问是中国独特的礼仪文化,百善孝为先,孝道,理应放到传统文化教育的第一位,而且不仅仅是背的那点课文,还应该有更多的互动,更多的尽孝的活动和机会。当年一个”妈妈,洗脚“这样的公益广告就感动了无数中国人,这更加说明我们远远还没有尽到孝道。我妈经常说如果我外公还活着,我表弟肯定不会变成今天这样,反过来我想说,孩子,想想你爷爷,你也该争口气了。

2
0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